MR.6

我們常聽到一句話:「哇,MBA學生,還沒畢業就已經有好幾個公司排隊等著要。」

的確,麥肯錫、摩根史坦利、李曼兄弟、花旗銀行這些企業找來MBA畢業生,經過好幾關的面試、殘酷的淘汰過程,厲害的就如願進入一線公司,稍遜的也有二線公司,然後就是令人羨慕的黃金職涯、千萬年薪,在一間玻璃、地毯、辦公桌都比其他公司厚實的高檔辦公室,眺望整座城市的風景。

《華爾街日報》前天出了一篇報導表示,現在出現了一小撮MBA畢業生,竟然不去申請這些公司、從事這些工作。在同學都已經一個蘿蔔一個坑後,他們花了好幾個月在尋找「不像MBA的工作」。由於這些人急速增加中,已經引起校方的關注!

報導舉了好幾個例子,譬如,有一位扛著學生貸款的學生,MBA畢業後竟還在一間農業公司做「工讀生」。她説,她終於找到了職涯的真愛--替代能源,因此她要放棄那些高薪的顧問工作,繼續待在這個熱愛的產業!

還有一位,原本就是做企業顧問,想到MBA沾個水之後出來當一個更高階的顧問,念到一半卻想通了,決定跳進產業打泥巴仗,從MBA畢業後還因此費了九龍二虎之力才在知名食品公司找到一個位子。

也有一位,念MBA大概是為了離開產業升級為企管顧問,但唸了唸,還是覺得對原先的產業情有獨鍾,畢業後還是回到了本身的產業,多的那個MBA頭銜,猜想只能印在名片上提醒大家。

這些「另類畢業生」的出現,簡直翻覆了MBA的傳統。因為,MBA通常的思維都是:你辛苦的進來、努力的學兩年,剩下的人生就已經確定了一條「鑽石之路」,但這一小撮人,出了MBA卻拒絕那些高薪的工作,卻決定不走入MBA最標準也最令人垂涎三尺的工作──顧問、金融、儲備幹部。他們好不容易得到MBA畢業,卻再度將自己丟進一個很大的不安定黑洞

不知道各位讀到這訊息有什麼感想?這邊感想相當強烈。

這篇文章有些地方透露些些弔詭,這些另類的MBA畢業生似乎試圖表達一些事,其他人聽不懂,他們自己也無從解釋清楚。這時候《華爾街日報》這文章引用好幾個相關專家熱心的「解決方案」,聽起來皆有些可笑──

一個說,校方找來了20個MBA校友,各在不同的領域,試著幫助這群MBA畢業生在各「不標準工作」如何找工作!

一個說,他們整理出一張表格Job Search Matrix,幫這些MBA畢業生找到他們的獨特性,要幫他們自動match到其他公司!

一個說,他們建議,這些學生應該先去找一個暑期工讀的工作,了解自己想要什麼!

但,我從文章中,卻已經嗅到這一群渴望自由的MBA畢業生,從100~200名已經定型的MBA同學群中跳出來!脫掉西裝!砸掉眼鏡!他們想要到達一個,前所未有的地方!只可惜──那個地方好像不需要MBA也能達得到?

可惜他們已經耗去多年時間,才換來這個自由、這個覺悟。

這些「另類畢業生」,令人想起了「印第安酋長的故事」(此故事另有漁夫、流浪漢等其他版本),故事大意是,有個人看到酋長在旁邊喝酒、遊手好閒,就問他「你為何不去找一份工作?」,酋長說,找到工作後,還不是天天期待有一天能退休!那退休後的生活是怎樣?也是坐在路旁喝酒、遊手好閒。

那,不如現在就開始過日子,現在就開始過退休的生活了!

你可以想像,假如跟酋長講話的這個人,剛好是一個努力大半輩子終於掙得一點點晚年清閒的退休上班族,他心中可能有怎樣的悸動。

而報導中的這些MBA的另類畢業生,感覺上很像這些退休上班族。他們忙了好幾年,最後可能繞了一圈回到原點

回到原點,追逐著自己最終想要的東西,那個東西,竟然和MBA是沒有什麼關係的。

你一定會說,你怎麼知道沒關係?他們念MBA,學到了知識技能、見過世面,或許人脈等等,然後,繼續到自己喜歡的地方,發揮MBA的長才!不是嗎!但,從《華爾街日報》的案例來看,顯然不是這樣。他們其中幾位,都透露了他們在唸MBA書過程中,思維轉變、計畫轉向了。而且,別騙人了,MBA絕不是容易的選擇,和人生其他求學過程不同的地方是,MBA發生在工作之後,到下一任工作之前,除非此人真的家境太富有,可以隨便揮霍兩年,不然這個人對他在MBA之後的生命,一定是有「某個目標」,而這目標大多是,在自己的產業想更上一層樓,或可能是工程師轉商、轉金融、轉部門、轉位階!這個目標,很有可能不是個人的,而是學其他人的

這個想像,這個追求,和這些完美的人生計畫,讓許多職人前仆後繼的想盡辦法進去念MBA。大家覺得,這是一個大提升,也的確,出來以後,他們果然變得很搶手,薪水也大幅提高,但是,這些提升,有時就是止不住一顆想「做自己」的心。MBA畢業後,他們才開始選擇「找一個自己想要的工作」,這時候發現MBA不夠,於是再繼續投資更多的時間,去追求它。

酋長的故事大家都聽過,但沒有人聽過的是,「接下來?」

酋長和退休上班族,有何差別?

有一差別,大家沒注意--

酋長很可能比退休的人還年輕20歲。所以,他雖然嘴硬退休,但至少他早一點開始做自己要做的東西。我們不能說,他未來是會比較好,但他把人生「反過來」過,先去了解自己,再去摸索,那麼,他的大半生將都會是他的!

反倒是一生汲汲追求MBA、更上提升的,若沒有想清楚,他的大半生,可能都不是他的,尤其是在剛入社會起步飛衝的頭五年、前十年,整個都浪費在一個自己沒有衷心喜歡的MBA計畫上,套一句常常與同事講的話:「太迂迴了。」我們不希望從A到B,竟還必須先做C、D、E、F…,若是這樣,這件事本身很有可能就是「定制的」,沒有一種定制可以真的符合每個人,到最後,終有一些人會因為終於找到自己而再次拋棄了這個閃亮華麗的定制。

總結下來,若你想進麥肯錫,去MBA是對的!但,若你只想到《華爾街日報》中舉例的這些地方,做行銷處長、做業務開發總監,是否一定需要MBA?應該不必吧。之前工作墊經驗的那幾年的光陰、腦筋半老還得努力考MBA的辛苦、拋下出去學24歲年輕人唸二年、之後還要努力找工作,這段的摸索,其實已經足夠換到任何除了麥肯錫以外的工作了;當你去衝撞這個職場的所有零件,你就是在唸MBA了。更何況,當MBA畢業後,直接回到社會,反而還不能保證,可換到自己喜歡的工作。也就是說,如果是想要穩定、高薪、好看的工作,投資在一個已經有很多人所在的未來,如果能保證自己不會又中途後悔,那可以無怨無悔的去衝MBA,確實MBA是最好且唯一的方式。但,如果你是想要做自己,投資在自己的一個屬於自己的大未來,而且還沒有想像清楚的話,顯然,每一條路都比MBA還好,因為每條路都是充滿「我我我」的方法,而MBA反而有可能是是離「我我我」最遠的一條制式路!

人生到底怎樣才算成功,大家的定義各有不同。最悲哀的人生就是到了八十歲,回頭一望,發現自己一直在滿足別人的期待,而那些「別人」在被滿足後也都不見了,只剩下自己,和已經逝去的光陰;而最值得的人生,就是到了八十歲,回過頭看,記憶可及的所有的年,都是充滿了自己的故事。他說,我滿足了。

我不是MBA企管碩士,我是管理科學。或許有一天當我確定它是真正的我我也會去念MBA,不然,我會想辦法離這三個字母遠遠的,拒絕掉它給我太多「不適合我」的誘惑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